七年级
德育革新你我同行,困境突围需要走心
发布日期:2017-08-05 浏览次数:1789
---合肥一六八教育集团德育工作与学校文化高级研修班通讯系列之六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贯穿德、智、体、美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统领着整个学校教育。它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基础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合格公民的起点。我们应该把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有人经常说,老师欲给学生一杯水,他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每个暑假是老师们充电的重要时间,作为合肥一六八中学的一员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感受到学校对此的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是教师工作的重要领域,因此,参加这次德育工作与学校文化高级研修班实在是一种难得的学习机会。
8月1日下午,我们迎来了第一场讲座――主讲人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吴晗清教授。吴教授对佛法研究颇有心得,将佛法理念贯穿到德育工作中,形成通俗易懂而又见解深刻的德育工作理念。德育工作的根本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而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必须付出极大的耐心,一句话:德育需要走心。吴教授把教师教师育人的过程与佛家的修行、度化联系到一起。修行的六度法门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当我们对孩子传授知识,甚至传递一个微笑不也是一种布施吗?在德育工作中不断创新反思正是一种精进的过程。吴教授讲述多个案例证明“做人要极度温暖,做事要极度专业”的观点。
在吴教授的旁征博引和案例陈述下,老师们表示学习到的不仅是德育的态度,更是一种温度。德育不是死板的意识形态,当它渗入人文关怀的温度时,爱和关心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到那时,德育才真正成为教育的灵魂。
相比于吴教授润物无声、形而上的理念阐述,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赵德成教授给我们带来的演讲更加犀利。赵教授首先为我们播放了一个短片。借助此短片,引出了今天为我们演讲的主题:我们教师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我们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生。
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赵教授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既为我们展示了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理念,也指出了我国当前教育的伟大成就和不足之处。为我们今后的教育之路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和思想引领。关于第一个话题,赵教授主要强调了规则意识和尊重意识。紧接着,向我们全面地阐释了当前中小学生教育的核心素养。联想到我校的教育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升学预备教育;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我觉得我校的教育理念,是在尊重教育核心素养的前提下提出的,不但是合理的,更是超前的。
赵教授在谈到当前中国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时,他着重强调了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对工具性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作为一名身处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我,在这方面感同身受。
总之,吴教授这节课的内容时空跨度大,观点明确,思路清晰。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拓宽了思路。教育之路道阻且长,吾必将追随成功人士的足迹,上下求索,永葆教育之树常青!
两位教授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理念的交流,更是精神上的一种洗礼。当今的德育确实遇到了瓶颈,要实现困境中的突围不是靠一场两场的德育培训,也不需要喊在嘴上挂在墙上的口号,它需要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慢下来,静下心来,聆听学生和自己的声音,顺应人的自然规律和教育的运行规律来书写大写的“人”。
供稿:七年级部 冯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