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父母如何管理焦虑情绪, 改善亲子关系?
发布日期:2020-12-15 浏览次数:2116
别人家的孩子每次考完试都是全市前几名,可惜我孩子不能和人家比,还不能把心思都用到学习上,着急呀。
妈妈焦虑了可以骂我,我焦虑了怎么办……
很多家长为孩子的学习操碎了心。然而这样的焦虑心情,不单家长有,孩子也有。有研究表明:焦虑可以传染给孩子。如果孩子有过高的焦虑,反而会降低学习成绩。那么,父母应该如何管理焦虑情绪?本期我们邀请到首都师范大学“首师心桥”项目组任莹老师,她将为大家支招,给出管理焦虑的6大方法,助你改善亲子关系。
人们面临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威胁的事件时感受到的紧张、不安、忧虑等不愉快的情绪状态。 焦虑的一些近义词:紧张、不安、着急、忧虑…… 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烦”。 长时间居家,父母和孩子人际距离缩短,容易导致矛盾的发生,产生焦虑情绪。 家庭这种环境不像学校那样,有完整的日程表和课堂学习的天然氛围,因此并不是一个特别适合安静学习的环境。孩子有懈怠是难免的。 一方面,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危机事件中,如果反复接触信息,也是一种应激来源,会让人心理受到间接创伤。 另一方面,家长群。家长很容易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
家长总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希望自己的孩子什么都做到最好,孩子稍微松口气,立马觉得”孩子就要落后了”、“孩子跟不上了”。 孩子为什么跟我想的不一样?孩子为什么不听我的话?孩子为什么达不到我的要求? 多种角色导致情绪容易失控。“新冠肺炎疫情,让老师变成了主播,让家长都变成了班主任、厨子,健身教练……”
根据北京卫视的一项采访,家长吼孩子这件事的概率几乎可以占到百分之百。家长吼孩子的心理根源是——无法控制的焦虑情绪。 用吼的方式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每次吼完孩子,家长往往伴随着自责;同时,青春期的孩子情绪很不稳定,吼孩子容易让双方都处在情绪焦躁的状态。 ★ 孩子的焦虑程度和学习成绩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 ★ 过低和过高的焦虑都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 如果孩子有过高的焦虑,反而会降低学习成绩。 家人们要成为情感支持的共同体,而不是情绪宣泄的对象。
放下对孩子的期待,降低期待值,就不那么容易焦虑和生气。 明确自己在哪个时间扮演哪个角色,和孩子一起规划时间安排。 注意:一起规划,不是替孩子做决定,而是家长作为监督者,帮助孩子实现自我管理 避免信息超载给自己和孩子带来的焦虑感。 针对孩子学习带来的焦虑感,减少刷朋友圈的次数。 各种家长群,打卡群,学习群等等。看得越多越烦、反而对自己和孩子都没有帮助。 很多时候家长感到生气,是因为觉得孩子不听自己话了,好像感觉不到孩子的爱了,这个时候可以使用情感唤起的办法。 ★ 适当示弱 ★ 唤起回忆 用合理的方法表达情绪,而不是吵架发泄。要“变河东狮吼为温言细语”。 ★ 把焦虑表达出来,让孩子感受到被需要。 ★ 事实谈清楚、感受说明白,需求提出来、请求非命令。 ★ 话不过三,时不过三,事不过三。 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刺激大脑中一种化学物质——内啡肽的分泌,它能使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
【转自:全国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站 】
- 上一篇:心理公开课 研讨共成长
- 下一篇:集团合力谋化对策 聚焦学生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