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我的教育心得——八年级“家教心主张”系列(十六)
发布日期:2021-06-09 浏览次数:1174
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民主型、专制型、自然型、放任型。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怎么做才是对的,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但对孩子的教育必须符合实际,因材施教,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方式上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循循善诱,在管与不管中寻找平衡点。
当前,为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者很多,这一“天下父母心”无可厚非,不知何时,这一愿望被打上了“急功近利”的烙印,殊不知,欲速则不达。这种浮躁的心态扭曲了家庭教育的本真,当下,我们希望孩子不光要埋头苦学,更希望他能有自己的乐趣,从而变成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所以在正常的学习之外开阔视野,要特别重视发现孩子的兴趣,并巧妙地引导和培养孩子感兴趣的事,必然会有快乐、平和的心态。为此我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时就在课余时间征求孩子的意见,先后给他报名参加了轮滑、钢琴、围棋、跆拳道兴趣班的学习,其中跆拳道和钢琴一直坚持到现在,在此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耐心,而且还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例如:我曾经对孩子说,学跆拳道太累了,不学了吧,练钢琴太费时间了,钢琴十级太难了,以后再学吧,可孩子果断拒绝了,他很自信地坚持下来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虽然花去了不少时间,但丝毫没有影响学习,反而更加好学了。所以我认为,我们家长更需要“时光不语、静待花开”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成长。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经常提到“读书与旅游”。大家知道,我们的孩子都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他们的知识和视野是立足于未来的资本,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便是这种资本的原始积累,永远不会过时,在新时代,更为重要。我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学认字,读绘本,到后来五六年级的各种儿童读物、动物小说、科幻类图书和某些名著的阅读,无论是孩子的主动阅读还是我们的鼓励引导,阅读习惯在不经意中得到了养成。至于旅游,没有特意的安排,有参加学校的研学旅行,也有拼团的家庭游,在每次旅行中,孩子都很开心,印象最深的是途中与导游形影不离,专心地听解说,有时与导游主动交流。旅游目的地多是自然风景或人文景点,而这也是孩子的兴趣所在。从游玩放松到感受体会,再回到阅读,循环反复,当然需要家长的引导。
现代家庭,因为成长环境的变化,以及亲子关系的变化,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家庭教育很容易失去原则:一味地宠爱和迁就,造成孩子的任性与惰性。这个后果是很严重的。所以在我家没有宠溺孩子的言语和行动,绝没有无缘无故的夸奖与吹捧,更没有矫情的疼爱,更多的是一种平静的肯定与赞扬。生活中没有以孩子为中心,只是从成人的角度给与正常关爱,这一点需要我们家长冷静和理性。如果犯错误时必须指正和批评的,绝不会宽容、迁就。当然,我们也不能总挑孩子的不是,那样孩子一样不会有好的结果。最主要的是我们做家长的要用心去和孩子交流,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及时帮助孩子处理棘手的问题。我们不能总把自己摆在家长的位置而忽略了孩子的自尊,也不要总把孩子的尊严放在首位而忘记了我们做家长的责任,针对自己的孩子,我们要看准时机,以不变应万变。该尊重孩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放弃自己的尊严,该提醒孩子的时候我们要一针见血,该鼓励孩子的时候我们不要吝啬更多的好词好句,该让孩子原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拿出百分之百的诚意来让孩子知道,这件事情是我们错了,希望孩子能原谅我们的过错。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父母要当好表率,首先是自身的学习,然后才是对孩子的教育。作为一个负责人的家长,应该自觉学习家庭教育中的原理和方法,而且要从中得出适合教育自己孩子的方法,别人的成功案例只是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的孩子,照搬别人的育子经验更不可取,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实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郸学步”,适得其反。再有用的经验都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提炼再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加以教育。然而现实中,有的家长宁愿在“事后”为补偿孩子能力的不足而投入数万元钱补课,也舍不得“预先”在自己学习家教知识上掏出几十几百元钱。我平时在家里,经常读有关家教类的书籍,或者搜索一些名家的讲座。我一般不去模仿或迁移那些具体的经验和方法,而是反思、消化,久而久之内化为自己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言传身教,例如:我对生活中遇到的一个小问题或一些自然现象,哪怕是一个字的准确读音我都去查资料或在网上搜索直到找到答案为止。
总之,家庭教育,既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又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有句谚语:“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为家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价值观,但是家庭教育理念的重点就是重视家庭环境的创造和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
供稿:八(8)班张政洋家长 审稿:朱丽丽 编辑:方栋
- 上一篇:期末动员,圆梦六月
- 下一篇:给诺宝的一封信——八年级“家教心主张”系列(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