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一六八陶冲湖中学官网! 今日:2025年08月20日

青衿书语 | 叩启经典·心扉回响

发布日期:2025-08-08 浏览次数:88

编者按:为进一步营造书香校园氛围,推动经典阅读与交流,即日起每周展播本校在合肥市第十七届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中斩获一等奖的部分作品。字间是与先贤的对话,句里藏着青春的思考。佳作相约,邀您共品少年与经典的相遇。期待夏日墨香里,合肥一六八陶冲湖中学学子捧读经典,笔耕不辍。

本期阅读小达人:沈佳琦



阅读感言: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读后感原文:

写给母亲与生命的“情书”——《我与地坛》



      

“地坛是我虚化了的母亲,而母亲是我心中的地坛。”——题记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小读一番史铁生先生的《我与地坛》,跟着他去体悟生存与死亡,苦难与信仰,绝望和希望中的人生百态,在那位母亲的引导下,一步步迈向光明。

艾米莉•荻金森曾说:“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21岁的史铁生,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疾了双腿;于中年,又得了严重的肾病,被禁锢在小小的轮椅中,靠着隔日的透析艰难地活着,失去了青年人的朝气与健康。面对苦痛,他悲愤过,挣扎过,绝望过……也试图去找寻生命的意义。

他以为,地坛是与他有着不可言说的缘分。在某一天,他走进了园中,直至写下散文《我与地坛》。15年间,就再也没有长久地离开它了。我总能想到那个画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史铁生先生“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他于古园独自地沉浸冥思,想要得到生的某种启示——对生死之事的释然以及活下去的意义。于他而言,是那个聪明、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母亲。每当送他出门,总会在心里自我安慰,对他恳求与嘱咐地说:“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儿子不在家的时候坐卧不安,又一个人不知在公园里走过多少焦灼的路。面对经常是发了疯一样地离开家,从那园子里回来又中了魔似的什么话都不说的儿子,她认定一个人不能仅仅活着,于是鼓励他走上了写作之路,而就在儿子快要碰撞开一条路来,她却匆匆离去。这位母亲,将一生的苦楚辛酸、煎熬化作最深沉,最伟大的爱与关怀,给予了她的儿女。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的确,她的母亲,用坚强的信念,不屈的灵魂,唤醒了儿子生的希望,彰显了母爱的光辉。她用一生的坎坷磨难,教会了史铁生应以怎样的姿态活下去,好好地活下去。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却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忽然截瘫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化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也行。这样……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面对母亲的猝然长逝,史铁生才意识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在心中渗透得深彻,他无法忘怀。自己某次和一个作家谈论到写作的意义,是的,是为了他的母亲,但她已经看不见了。

母爱就是这样,也诚如迟子建所说“母爱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心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而我也想到了学校周围那间小出租屋里,我的母亲。

直至今日,我才发现,她黑长的头发,早已变得稀疏,一眼就看得见的白发,是何时染上的呢?我承认,我不曾去体贴过她,学校的烦心事已经够让我头疼。有时放学回家也不说话,只是止不住地流眼泪。我能感受到她询问我时小心翼翼的神情,我只是不答,却也从没考虑过她对我的担忧。她依旧是很早就起来,为我准备早餐,嘱咐我带好雨伞;晚上很晚才下班,劳累了一天,还要将换洗的衣服洗干净。我知道这些不是我该理所当然地享受的,她是我的母亲,而非仆人。想到这,我突然理解了史铁生的悔与痛,决心多关怀自己的母亲,我不想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地步,不想用一生去自责悔恨。史铁生先生在地坛和母亲那得到了启示,写下的《我与地坛》是写给母亲与人生的“情书”,可这份“情”终究迟了一些。

“我”与地坛,皆历经数劫,尝尽百态,越显平静生动。他将一生的苦闷、爱与思念融汇入笔尖,纸上的,是那片片深情,点点诗意。

“看不见雪融,只觉得天渐暖,相思如扣”。


稿〡沈佳琦

审〡倪友家

审〡冯 晨

审〡潘国强

审〡张宏军

手机端二维码 手机端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合肥一六八陶冲湖中学

联系电话:0551-65795028

联系地址:合肥市瑶海区淮海大道与新蚌埠路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