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工作
我的教育故事——刘媛
发布日期:2019-01-11 浏览次数:1870
作文——发现心灵问题的“泉眼”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的一项教学常规,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它的作用似乎不止停留在语文教学的范畴内。打一个比方,学生最终的学业表现像是一潭水,水深水浅水清水浊取决于上面源源不断的瀑布——也就是学生每日的表现和状态。状态通过观察很容易发现,但是导致状态出现的问题就像一个隐秘的“泉眼”,是不容易被发现的。但是经常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这个“泉眼”不经意就展现出来了。
1、陪衬月亮的星星也能散发光彩
“夜晚,那陪衬着月亮的星星,淡淡的闪耀着,就像划过的水滴。”“头一次在家中,那种恐惧感成倍的放大,连出门都要带着小刀。时刻担心姐姐的安危,想要找点依靠的安全感。”读作文之前,班里还是乱哄哄的,突然不知道什么时候班级就安静下来了。大概是作文里表现的父母长期离家给孩子带来的疏离感触动了班级很多孩子的心结吧。
写作文的女孩子,挺聪明。但是从初一下开始,上课就开始走神。问过班主任,说孩子还有一个双胞胎姐姐,因为考我们学校没考上,所以两姐妹就开始分开上学,这对于从小形影不离的她来说很难受。其次在班上跟同学相处也不太融洽,经常有孤独感。可是我的感觉作文好像真正表达的还是和父母相处感受。找来家长,母亲埋怨孩子不能体谅她的难处,父亲表达对女儿的失望。本来觉得这个妹妹比较聪明,寄予厚望。没想到孩子太倔强,不听话,学习成绩反而没有姐姐好。我也问了一下,除了聪明,还有什么原因让您对她寄予厚望。这位父亲开始谈到这个孩子的优点,独立、做事细心周密……但是可能孩子在与父母的互动中收到的更多是负面信息。一番沟通以后,家长也觉得似乎有些事情需要转变。
后来就是发现这个女孩子一下子安静沉稳了很多。交了一个刻苦努力的好朋友,经常放学时经过教室能看到两个孩子在默默用功。有一次上语文课,女孩的母亲来找她有事要带她离校。后来她的好朋友找到我,告诉我女孩子舍不得语文课,给了她们录音笔要她们帮忙录下来。我心里清楚,自己何德何能,只是碰巧找到了一个“泉眼”,便收获了孩子涌泉相报的感激。
2.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暖
这孩子一来,我就担心。他的头始终是昂着的。第一堂课下课就跑过来提问题,一听问题就知道,醉翁之意不在酒——是来显摆不同的。果不其然,上语文课很多时候提问和发言都是在自我表达,配合全班同学无奈的“唉”。作文也是如此,每次都写很多字,每次都在表达自己某种“高深”的想法。谈过多次,无效。
直到那篇作文。
直接了当的题目“致韦老师”。“这是你第二次出现在我的笔下,这不是因为喜欢,恰恰相反,我反倒是有些讨厌你。因为你有的毛病我也有。”“根据动物行为学理论,两物种性情越是相近,就越是不共戴天。”
聪明的孩子真不好教。你以为老师看明白他,其实他看明白老师。你觉得他叛逆桀骜,但是他背后对老师的感激、亲近、欣赏,是藏在后面的。读作文时,习惯昂着头的他基本上头就没怎么抬过,一脸羞赧。下课,学生争先恐后拿着他这篇作文到数学老师那里“打小报告”。他一脸“害怕”,其实大家都知道,他在窃喜,陌生的窃喜。
因为从小到大,他收到肯定表扬无数,都是智商上、成绩上、努力上的,他要努力当学霸、人尖。可是很少有表扬,肯定他也是个感情丰厚的人。
后来开始正经写作文了,快毕业的时候,写作文开始表达对班级同学的感激。能读出来,他背后那温暖的笑。
两个孩子中考表现都不错,更不错的是返母校回来的表达。不仅仅是对老师的感激,还有对老师、同窗的认可,对学校的自豪。那一刻我才发现,作文不仅是教育发现心灵问题的“泉眼”,更是学生表达爱反馈爱的“源泉”。
- 上一篇:我的教育故事——杨莉
- 下一篇:我的教育故事——陆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