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合肥一六八陶冲湖中学官网! 今日:2025年09月22日

家校平台

“防震减灾”致家长的一封信

发布日期:2019-10-23 浏览次数:1914

尊敬的家长:5月12即将来临,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区发生了自新中国以来最为可拍的灾难,地震造成8万余人遇难,37万余人受伤以及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纪念汶川大地震故去的人们,提醒全社会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2009年国家把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民“防灾减灾日”。  

地震带来的灾难是可怕的,而更为可怕的是,我们缺乏应对地震的常识。为便于您更好地指导孩子提高防范自然灾害的意识、掌握防范自然灾害的知识、提高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我保护能力,特印发《防灾减灾知识致家长书》,希望您和您的孩子共同学习,不至于当地震来临时手足无措。  

一、地震应急时应注意什么?  

震时是跑还是躲?  

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  

所谓就近避震,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1.正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遇到地震时,要沉着冷静,特别是当场内断电时,不要乱喊乱叫,更不得乱挤乱拥,应及时躲在排椅下,避开悬挂物,注意保护头部,待震后,听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2.正在商场、书店、展览馆等处,应选择结实的柜台、低矮家具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它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和玻璃橱窗,也可在通道中蹲下,待地震平息,有秩序地撤离。  

3.学生在校,要在老师的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绝不能乱跑或跳楼,地震后,有组织地撤离到就近的开阔地带。   

二、怎样避震   

1、较安全的躲避地方有:牢固的桌下或床下;低矮、牢固的家具边; 开间小、有支撑的房间,如卫生间;   

2、不应采取的行为:跳楼;不到楼梯去;更不要楼道口想挤出去,防止发生踩踏伤亡;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墙上的扶手。  

3、身体应采取什么姿势? “伏而待定”,尽量蜷曲身体,重心降低,同时,双手要牢牢抓住身边的牢固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暴露在物体外而受伤。  

4、怎样保护身体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沙发垫等顶在头上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侵入。保护口、鼻:有可能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吸入。  

三、地震时的自救四大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  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纪念是为了科学地认识灾难,有效地防震减灾。地震无法预报,但能预防,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生命,特别是要学习抗震救灾中展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克服困难、无私奉献、积极向上的精神,努力学习、提高本领,将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一份贡献。

 

 

 

合肥一六八陶冲湖学校

2019年5月6日

手机端二维码 手机端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合肥一六八陶冲湖中学

联系电话:0551-65795028

联系地址:合肥市瑶海区淮海大道与新蚌埠路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