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7
《雨季不再来》。
我蹲在一六八的书店里,歪着头,不说话,看最下面一排色彩鲜艳的书。
三毛抑郁症自闭症的少女时期的文章整合编辑的书。
纯度好高。惨绿惨绿。
直直盯着那雾郁森林般颜色的封面,我在心中下起了一场安静而无人知的梅雨。
站起来。头晕。等待一会。刷卡结账。走出书店。穿着森绿色外套的我就这么怀抱雨季,兀自行走在初秋的明媚阳光里。
雨季。
我是江淮的小孩,又是文科生。很简单,江淮准静止锋,我可以不喘气不思考地背出它的原理:冷锋和暖锋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在六月的江淮对峙,在夏季的初始洒下一片无休无止无止无休的梅雨季。
潮湿的。寂寥的。阴郁的。失感的。挣扎的。麻木的。多奇怪呀,明明六月在地理书上被定为夏季的第一个月,它却如此的与夏季的风格格格不入。
我的夏季的第一个月。
梅雨就是这样,天空托不住整片的黑云,气压低得人喘不过气却又迟迟不肯落雨。
倒是哭啊。一滴眼泪也好。给我哭啊。
我安静地坐在座位里,头狠狠低下去,手里攥着的是高三第一次段考的成绩表。年级十七名。按常理来说,把那个“十”去掉才是正常的。
我哭不出来。我眼睛干涩面无表情。我的大脑想着:好困好累,其实已经很努力了,但感觉使不上力气。我甚而只感到麻木和虚无。
我很清楚我的性格。我在乎的事情如果自认为没做好,就算结果看起来不差也会心悸少说半天,买一赠一附赠控制不住地掉眼泪。
可我考得不好,但此刻别说眼泪,我只剩感到无助和无聊。
好吧,我知道了,哭不出来,表示其实我心里不在乎,完蛋了,我的高三已经没啥意思了。散了散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梅雨绵绵地下呀下,我的高三漫无止境地走呀走,倒计时的数字一天天换呀换,惨白的劣质复印纸试卷堆呀堆,一周两轮周测考呀考,凌晨两点的夜灯亮呀亮,休息放假的时间减呀减,励志报告会的口号喊呀喊。
我就这么没有打伞地走在雨丝里,走得头发滴水、衣衫湿透、脚底磨出水泡。我有好多不明白的事无法开口 却怎么也想不通 也没人给我答案。我想说,等一等,我觉得有点不对吧,喂喂可以有人停下来听我说一下话吗。可是没有人回头,大雨瓢泼砸在我的脸上,我睁不开眼睛张不开嘴,只好再次抬起带着血泡的脚,揣着心律不齐的心,疲惫不堪地向前,踉跄地走。
我明明学着大家的样子起早贪黑,从不给自己半点松懈,可是越来越使不上劲学习。段考的成绩一次比一次惨淡,我的心里烦躁不堪,对这样恶性循环的日子感到厌倦。我适应不了学校的“衡水病”模式,想要跳脱却软弱无力。我逃周测、上课睡觉、想刷手机、对细微的声音都极度敏感、对人际关系无比排斥。雨季的乌云一团团郁积,久久不散。
这一场雨一口气不歇地下到第二年的六月,又是一年梅雨季。惨淡的成绩意料之中地出现在屏幕上,与母亲的不安和父亲的焦灼和混乱中准备复读的决定交织在一起,我还是完全感觉不到情绪的波动,我将自己在心中牢牢锁起来,不对任何喜怒哀乐做出反应,以此保护自己。
下吧,下吧,这样的雨,随你下到哪一天。
可在亚热带季风地区,雨季的日子总会过去,夏季的第二个月,七月里就将迎来伏旱。
艳阳高照的七月,我打包了行李和心情,第一次离开生活了十八年的狭小县城,开始了在168中学的住宿生活与复读学习。
一点、一点,一缕、一缕,一束、一束,一片、一片的阳光渐渐穿透密不透风的云层,照亮了雨季的我。
在这里,我见到了许多未曾见过的,经历了更多未曾感受的。
我诧异于班主任梁总的管理方式,他说:“在我这里,只要守规则,就没有规则。”高中时期,我游走于各种人指定的错综复杂想法不一的随机变化规则下,叛逆地在一道道栅栏间做着那只孤独的黑羊。在这里,我第一次在守好大规则的前提下不用再接受混乱的指点,而且自由自觉自主地学习。学习突然不再是我追不上他人节奏的猫鼠游戏,而变成了充满好奇探索和惊喜收获的寻宝探险。
我佩服老师们的以身作则,终生学习。
超级无敌阳光活泼的美女语文老师洪老师,每天都面带着灿烂的笑容活力四射地讲课,如果问她题目的同学变少了会很难过地问我们为什么不问她题呀。看见她哒哒哒地走来上课,谁不会拥有整天份的好心情呢?
比起老师更像学生的数学老师胡老师,晚自习时总坐在桌前写他的“100道导数题”或是练习钢笔字。上进又努力的他常常会感染同学们思考自己的目标。他总会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分享给我们,启发我们一起探索。
霸气总裁般但又总温暖地引导同学们改变自己做出进步的班主任梁总用“不拖延,不敷衍”严格要求我们,又耐心告诉我们“things will always work themselves out.”(事情总会有一个好结果)“沟通没有坏处只有好处”“better than ever”(比之前好(这是写在我作文本上的~)。
笑眯眯的政治老师沈老师总会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探索自己的学习方法、笔记技巧、思考方式,用哲学的方式教会我们无形而重要的事,告诉我们“每天都是一个与其他日子不同的特殊的日子”“人要有热的心肠和冷的大脑”“人要过有意义的生活”。
严谨理性、教学一丝不苟,看了很多书的历史老师杨老师教会了我们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严格执行,他告诉我们“读书为实现自己的价值”“精明不是智慧”“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情感”。
温柔耐心帅哥地理老师叶老师,做什么都细致认真,每天早读晚读都像牧羊犬盯着他的羊群一样看着文4和文5的同学们读书,感觉一直在提升教学能力,是个负责又亲切的老师。
我惊奇于学校的制度,我从体育课约等于不存在的学校来到一六八,第一次知道复读年级还可以一周两节体育课,甚至开展运动会。相比于从前的每天被钉在板凳上写永远写不完的试卷,我可以在操场上自由奔跑、放肆欢笑、获得了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心态和灵活的思维。
每天固定一节的自习课和周日的留校自习让我不再为永无止境的试卷焦虑,而是静下心来思考,我这个月的计划、这周的计划、哪里需要改进、如何改进弱势科目、千头万绪自己整理好后,我总可以轻松背起行囊、重整行装、再度出发,用我自己的脚行走这一年的路,用我自己的大脑思考我学习过的知识。
在连保安都是女保安的女生会议上,老师教给我们女孩子要自尊自信自爱,要为自己感到骄傲,全体女生一起朗读一段“宣言”时,阶梯教室里回荡着清脆而高昂的女孩子的声音,那一种感动是我至今无法忘记的。
临近高考,林主任总会在周三晚自习抽出半小时为我们讲故事,排解学习压力,这也是我第一次知道,会有校领导告诉同学们“生命是用来感受快乐的”“踏踏实实,享受生命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有几个好朋友,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尊重自己”。
我对同学们之间的友爱坦诚感到不可思议。
我总是贯彻落实“逃避可耻但有用”的信条,回避人际中的问题,在焦虑不堪的高三甚至觉得人际交往毫无必要。可是在这里,大家总会体贴相助,我们一起对着突然出现的彩虹惊叫 许愿想上的大学。我们会相互提出对方学习中的问题并给出建议,向着各自的目标携手并进。在难过时同桌剥了十粒瓜子摆成花朵形状告诉我这是“十全十美”的意思。寝室中出现矛盾时,我开始学会积极地倾听大家的想法,学会面对并处理,而不是一昧逃避和哭泣。
疫情封校的日子里,同学的爸爸自费给长期无法回家的同学每人买了一箱纯牛奶,室友的妈妈带来家中丰盛的菜肴、水果、奶茶,笑说要让我感受到在家中般的温馨,年级部带着留校同学一起看电影,班里同学给生日的同学一起忙里偷闲地庆生……
这么、这么温馨团结的大家庭,似乎不像是会在艰苦枯燥的复读年级出现的,不是吗?甚至普通的高中也不会如此温馨,不是吗?
可是,这里是168中学,这里就是如此。
孤身一人倔强地在雨季中走了一整年的我,被一六八、被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被宿管老师、被同学们室友们、被形形色色陌生而亲切的人们,一把一把撑起了伞。手拉着手、肩并着肩,走出青春的雨季。
轻松吗?其实并不轻松。只是,当大家一起撑起无数色彩不同的伞时,灰色的雨就遮挡不住这明亮色彩,就算趟着过膝的泥泞,也不会再害怕。
跑起来吧!向着向往的方向,向着未来的道路,向着洒满阳光的地方!
我不再被逼着低下头沉默地面对一堆一堆毫无生机的试卷,而是奔跑着上下学。我跑过早晨六点空旷宁静只有鸟叫的校园,我跑过夜晚结束一天学习的有些缱绻的校园,我跑过下着太阳雨忘带伞的校园,我跑过寒风凛冽但跑起来就不觉严寒的校园。
我一边奔跑,一边抬头看长江中下游平原又高又广又远又蓝的天空。比起被书本拼接起的狭窄的眼前桥,我开始用脑子里飞速运转的小马达,哒哒哒地思考比天空更远的更有意义的事情。
我第一次知道我喜欢哲学,我为它的自由神秘有趣而着迷;我第一次知道我想在大学学习哲学、师范或中文,而此时写文章的我已如愿以偿地被中文系录取;我第一次知道我热爱这广阔的世界,喜欢社会类的工作,高考结束后想去图书馆做志愿者;我第一次知道小小的我并不无力,我有一腔热血,我有向往热爱,我经历挫折成长,我拥有尚且微弱但仍然明亮的光芒,我有年轻人独有的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特质,我,不愿再停下这奔跑的脚步。
如果你问我,这一年你学会了什么?有三件事: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
这是语文课本的探究活动里给出的《关于幸福是什么》的一个答案。
这一年,是“幸苦”的——辛苦又幸福。
早晨六点,我们就开始在班主任的鼓励下自主自觉地在走廊进行早读;午睡时间我和室友协商内部时间,先一起在床上写半小时作业再一起睡觉;段考退步后抱着同学放声大哭又擦擦眼泪继续查缺补漏;用计划本一笔一画做学习计划和反思总结;将一沓一沓复习资料分类总结消化成自己的体系,用一张张活页纸写成心得。
用自己的脚走过的路并未发觉累却已经走到远方,用自己的手耕耘的土地并未发觉难却已经金麦滚滚;用自己的心感受的生活并未发觉苦却已经苦尽甘来。
迎风迈出的脚步更艰难,但踩得更深,走得更远。
我终于走到了雨季的尽头,见到了好明媚好明媚的阳光。
我回头,看见雨林中缩在角落发抖惶恐的自己,伸出手,拉起蹲坐在泥泞中的她,轻轻抱住她。
我说:“不用再害怕啦,你已经很棒很棒了,你用自己的力量走完了这一段路。”
我说:“我爱你呀,我爱你呀。”
我爱你呀。
我终于不再憎恨自己,我终于能够喜欢上原原本本的自己,我终于学会了接纳自己的缺点,同时我知道我爱自己、爱家人老师朋友同学、爱我的生活、爱这个世界。我不再害怕漫长人生还有多少困难要绊倒我,反而我开始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世界是什么样的?未来有什么?我会遇见什么样的人?我会看见多少新奇的事物?我会经历什么样的新难题?好的坏的都会来,可唯一有了变化以后却不会改变的是:我有足够多的好奇、信心、坚定与爱,去面对生活,拥抱生活,面对自己,拥抱自己。
我终于在一个充满阳光的早晨醒来,穿上那双清洁干净的黄球鞋,踏上一条充满日光的大道。
我说:“看这阳光,雨季将不再来。”
后记:三毛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但《雨季不再来》是纯眼缘而买下的,第一遍读时并未意识到三毛所写的“雨季”和“不再来”的含义,但巧就巧在,当我看完书又经历了这一年的生活后,这本书的含义突然豁然开朗了。在一六八的一年,正是我亲历走出青春雨季的一年。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但这略显丢人的雨季并不可耻,并不无用,毕竟,如果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强说愁”,又从何而来“却道天凉好个秋”的“好个秋”呢。
我的名字里有“雨”字和“秋”字。但既然雨季已经结束,就让这个“秋”成为“秋高气爽”的“秋”吧!
大多数人都会经历这亲历时痛苦,结束后却觉得矫揉造作的雨季。因此写这么一篇小小文章,记录我自己,也希望如果荣幸被正处雨季少女少年看见,能够稍稍抚平你的不安。
我们都是路上的少年。
另:想感谢的人和事太多太多根本写不下。呜呜——
(撰稿:2022届文科(4)班 王雨秋 编辑:朱龙江 审核:刘道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