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导师工作

我的教育故事——谈龙顺

2019-01-11

 

用心浇灌,静等花开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我对这句话有两层理解,一是教育就像农业一样需要一个缓慢的生长过程,需要很长的一段周期,而不是像工业产品那样迅速出炉;二是孩子的成长不是一个工业产品加工的过程,批量生产,整齐划一,而必须像对待农作物一样,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种植方法。

叶老的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给了我在教育教学工作很多启示。

初识小高,满眼迷茫

小高同学是我班最后一个来报道的学生,我记得那已经是九月的一个返校日(我们高复是7月17日开学的)。小高的到来着实让我吃了一惊,本来学理科的他现在转为文科,他的总分只有302分(数学43分,理综63分),说实话,我是打内心的不愿意接收这样的学生,可是碍于领导的情面,毕竟人家是出于对你的信任,当时就在这种复杂不安的矛盾情形之下接收了小高这个理转文的“差生”。

当时来报道的是父母陪着的,但是整个过程只有妈妈一个人在说,什么孩子喜欢文科,都是爸爸的偏见才耽搁了,孩子数学虽然没考到分数,但是他有信心这一年把数学提上去等等,我连一句话也没听进去,确切的说,我压根就没去听。可是再怎么不情愿,既然分到我班了,我就有义务去教他,帮他,至于结果吗?我的原则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初识小高,他那充满迷茫的双眼留给了我心痛的感觉。一个经历了怎样的“遭遇”,眼里才会有这样的迷茫,我想一探究竟!

第一次交流,我却吃了一个大大的闭门羹

十月的一个下午,当时的天还是很热的,放学后,大多数学生都回寝室洗漱或吃晚饭去了,我从教室门口路过,发现小高同学在看一本厚厚的书,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大书,等我走进一看才发觉,那是一本关于大学历史的教科书,我在内心为我刚才的猜疑而感到愧疚,有时候,我们当老师的时间长了,特喜欢用自己的那一套想当然的主观臆测来评判学生。于是我就把小高喊道我的办公室,问他近来学习生活如何?当问到数学学科的时候,他突然不说话了,他那迷茫的眼神又一次的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我说,数学不好,你就要在上面多花些时间呀,怎么还有闲心看这大学的内容呢!本以为好意规劝,结果小高听完之后拂袖而去,把握一个人晾在了办公室,我感觉纳闷,跟感觉无助,还加愤怒。

缓过神之后,我就把小高妈妈的电话拨通了,我把这件事前前后后说了一遍,他妈妈听过之后,先忙着给我赔不是。然后跟我交流了开学以来小高的一些学习生活情况。

小高的父母都是大学老师,父亲是化学教授,当年理科特强,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就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应该传承了它=他的强大的基因,正所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天生会打洞。”带着这种思想,在给儿子数学辅导的时候,总觉得容易题目不需要讲,专捡难题给孩子辅导,久而久之,问题就到了今天这个样子。妈妈说,小高一开始是有反抗的,后来爸爸说什么就是什么,不在做无谓的申辩,因为说了也等于白说,至于妈妈的建议,父亲也很难听进去。现在父亲对于儿子的态度也是出于一种很微妙的情形。理转文,本来父亲就不同意,两年前,在高二的时候,小高就提出要选文科,当时就被父亲给拒绝了。可想而知,这两年小高面对的理科是这么度过的,高考成绩可以让我们有一个大致的想象。今天,转了文科,可是丢失的太多,很难一时间弥补,再加上目前错误的指导,势必会“走火入魔”。

听完小高妈妈的述说之后,内心不在有先前的火气了,反而觉得小高更可怜了,如何帮助他成了我下一步的任务。于是我把帮扶小高同学列入了我的班主任工作计划的重点工作之首。

多次交流,终于打开心灵微妙之窗

正所谓,攻城为下,攻心为上。

十多次的谈话,三次家访,五次面谈,做通了父亲的工作,得到了妈妈的配合,初步走进了小高的生活视野。

每一次的交流,我都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让小高说说近来一段时间的进步和不足,我发现,他不是不愿意说,只是压抑的太久。我找准突破口,小高特别喜欢历史学科,之前说了,平时一有时间,他就看大学历史,几次测试,他都凭借着浓厚的兴趣,历史分数都考到了年级前十的好成绩。看来,兴趣这个东西的确威力无穷。

他爸爸工作着实费了我和大力气,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毕竟人家是大学教授,无论是理论水平还是社会实践都远远高于我,但是我只打感情牌,以心交心,最终父亲有所触动,觉得自己以前很多做法有点拔苗助长,违背了现实客观存在,同时,我也要求作为父亲,我们可以希望,但不能盲目。过高期望只会带来恨铁不成钢的遗憾。结果我们达成一些协议。后期孩子的复习工作主要由妈妈来做,你只搞后勤保障。

一段时间的调整,孩子的成绩有了明显变化,尤其数学方面,在老师的精心辅导之下,进步明显。有一次,我在走廊上看到小高同学在拖地,明显感觉到他的眼神里少了很多先前的迷茫,到了几分阳光。但是离我想要的还差很远。

苦心人,天不负

经过半学年的投入、调整,小高的成绩第一次摆脱了年级倒数的帽子。知道成绩的那一刻,他的家人不知道有多开心,要知道,来的时候他的成绩要比倒数第二的差80分。这个进步对于小高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突破,不亚于卫星升天!

有了这次提升,小高的干劲更足了。我一直以来比较信奉:成功更是成功之父。趁热打铁,我与小高交流有时候只需要一个眼神就可以心领神会了。你不知道,当一个人有了信心,那真是无坚不摧。小高的眼里充满着多高考的期待。

然而合肥二模,并没有给小高带来太多的兴奋。二模历来被人称为小高考,难度可想而知。这次打击,差点摧毁了小高。本以为他会一蹶不振,正准备怎么和小高去说二模的事,甚至我都提前编好理由,突然小高来找到,跟我分析了自己的方方面面,事后我才明白,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形,都是前期工作做到扎实到位。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终于迎来了合肥三模,三模的成绩理所当然的好,毕竟有这样的心态和这样的勤奋。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三模成绩公布的时候,小高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兴奋,这倒让我着实的又吃了一惊。那天放学,我把小高喊道我得办公室,跟他说,后面还要坚持,高考只是一次经历,不管结果,只管朝前走就好啦!

临走时,小高说,他会一直朝前努力的,我突然发现,她的眼神里已经没有了最初的迷茫,反而多了几分淡定。我什么都没说,只是笑了笑,并会意的点了点头。

还有几天就高考了,我最关心的不是我班能考几个985、211,而是小高最后会给我带来怎样的惊喜!一路走来,几经波折,好歹都一一化险为夷,剩下的就是:静待花开!

后记:高考查分那天,我本打算把小高的分数放在最后来查的,中间的时候小高的妈妈给我发来信息,我看到后,半天没说出话来,485分,离本科线还差一分(本科线486分)我还没缓过神来,小高的妈妈打来电话,很明显电话的那边是哭泣着说话的,我已不记得她说了什么,可能已经不重要了……

花儿开了,只是没有想象的那么明艳罢了!

分享到:
手机端二维码
手机端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