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9
陶冲湖畔春花开,读书征文捷报传。2月27日,合肥市第十二届“暑期读一本好书”读书征文活动传来喜讯,合肥一六八陶冲湖学校在本次征文大赛中成绩喜人,收获满园硕果。
据统计,新站区初中组一等奖共55人,我校初中部占36人,在全区占比65.5%;新站区初中组二等奖共181人,我校初中部占128人,在全区占比70.7%;新站区初中组三等奖共291人,我校初中部占194人,在全区占比66.7%。其中姚润东、周浩然、胡子慕等36位同学喜获市级一等奖。
秉承着“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中华民族复兴育才”的办学理念,合肥一六八陶冲湖学校一直高度重书香校园建设,积极开展读书创作活动,参加各级各项征文比赛,近几年来,学校在读书创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极大地调动了师生读书的热情和兴趣,可谓“读书征文硕果多,书香校园书香溢”。
“回归主体、指导读法、注重落实、搭建平台、多元激励”是我校读书创作活动的经验总结,在活动开展中,我们把实施策略、读书态度、方法指导融为一体,打造师生共读体,教师成为书香校园里的“麦田守望者”,在学生心中种植书香,播种希望。
一、回归主体,亲近经典
面对着网络阅读“碎片化”的冲击,面对着学生“不愿读书、无暇读书”的现实,学校以“书香班级”建设为载体,进而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学校注重阅读氛围的营造,阅读从教师开始,并让教师明确阅读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师生是阅读的共同体。一个爱阅读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师生共读,书声琅琅,那将是校园里一道最美的风景线,我们倡导:让校园弥漫书香,书声琅琅,让师生沐浴书香,浸润文化。
基于此,在校长室的引领下,各年级高度重视年级阅读氛围的营造,除常态阅读外,每个星期设立固定的“读书日”,学生的任务就是读和写,毫无功利,让学生沉潜书中,获得心灵的成长。学校开展“读书月”系列活动,各年级、各班级在主题阅读中开展读书交流、读书笔记展评、读书征文比赛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各年级根据学情现状,推荐必读和选读书目,与大师对话,向经典亲近。
共读一本书,师生同参赛,读写结合,师生成为阅读的主体,亲近经典,在阅读中共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家园。
2019年9月份,第二十一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主题征文活动中李瑞、仇彦博、杨柳等14位同学分别获得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刘家希、余若曦、蒯玉洁等66位同学分别获得省级一、二、三等奖,姚能文、曹亚娟、刘苹、胡大同、邵秀艳、葛荣等19位老师获得写作指导特等奖以及一、二等奖荣誉称号。
在2019年全国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安徽省预选赛中,我校推荐的《四季蹁跹》经典诵读节目获得省级二等奖。
姚能文老师积极开展《初中生读写一体化模式》课题研究,课题取得优秀等第,成果丰厚。曹亚娟、殷晓培等教师编印学生作文选,教师阅读创作的实践成果喜人。
二、指导读法、注重落实
力求实效,阅读时间课内化。注重落实,阅读指导策略化,。
语文教师注重激发兴趣,把阅读还给孩子,阅读时间课内化,让学生有时间阅读。只有有时间阅读才会爱上阅读。每周有阅读日,有阅读课,孩子们期待阅读日的到来,仿佛迎接盛大的节日。学生自由阅读课与教师指导相结合。
部编教材推行以来,整本书的阅读受到重视,教师们注重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指引。课前导读课、阅读推进课、读后交流课,很多教师尝试在研究、在实践。这其中又贯穿着略读法、精读法、主题阅读法,最后落脚在表达,用文字对阅读理解的成果予以定型,通过写作,借助摘录、批点、评论等方法,达到对阅读的更深切的理解。在学校教学开放日中,李小平老师执教《红星照耀中国》读后交流课,学生在交流中增进理解,受益匪浅。
三、搭建平台、多元激励
为了扎实、有效、持续开展阅读和写作活动,不断培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写作兴趣,进而整体提升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每次参赛,语文组教师超前谋划,精心指导,鼓励全员参与。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写作,反复修改,精心打磨,终成佳作。班级赛、学校赛到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比赛,同学们在比赛中磨练自己,教师为学生搭建多元平台,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展现自己。
合肥一六八陶冲湖学校以丰富多彩的读写活动为载体,打造“书香校园”,营造“生态语文”,构建“生命课堂”。为了学校提优提质,形成特色,语文教研组坚持“五核并举”,着力抓好“海量阅读,大量背诵,适量写作,常态练字,勤于实践”,五项常规,全力提升同学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组老师还坚持“三维提升”,即通过文本解读、阅读训练、写作训练三个维度提升同学们读写能力,探索了较为成熟的“读写一体”化训练模式,将阅读与写作有机融合,精心解读文本,适度拓展同类文阅读训练,高效训练写作技巧。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校园成就悦读少年。秉承着学校办学理念,奋勇前进的一六八陶冲湖语文人在校长室的带领下,群策群力,持续发力,将书香校园和生态语文建设向纵深处推进。
供稿:教务处 刘苹 审稿: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