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我的家教心得——八年级“家教心主张系列(九)”
发布日期:2021-05-20 浏览次数:1132
教育孩子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责任,俗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教育是一个长期,深刻而又复杂的系统过程。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也是孩子的终身老师。这足以证明家庭教育的意义和责任是何等的重大。它关系到孩子的终身发展,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因此,从孩子呀呀学语时,我就注重陪伴。从孩子上幼儿园时,我就开始教孩子背诵一些朗朗上口的经典优秀古诗词,等到孩子上小学,慢慢懂事开始,我便经常同孩子一起看《新闻联播》,让孩子从小养成关注国家,关注社会的思想习惯,除此之外,我还尽量在周末和节假日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去市场买菜,一起去户外运动。在与孩子共处的时间里,经常和孩子探讨共同关心以及感兴趣的话题。在与孩子交流交心的同时,将我们家的家风,家训,家史,通过一些生动的事例穿插进去,让孩子从小在心灵深处留下烙印。以至于孩子对我们家“勤奋好学,诚实守信,尊老敬老,低调做人,帮助他人,奉献社会。”的家训始终铭记于心,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时常转化为具体行动,在家训的方面要求孩子做到,首先我们自己要率先垂范,要身体力行。同时,要让孩子真正领悟家训的深刻内涵,就必须使得孩子真正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将来让自己具备一定的实力,这样才有能力去践行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做一个有意义,有价值,充满正能量的有用之人。
学习和做事除了认真之外,还必须养成不拖拉的良好习惯。孩子进入初中以来,学校的时间管理手册。家长评价一栏,我始终高度重视,第一时间用心认真完成填写,另外学校在其他需要家长配合及完成的方面,我也力争高效完成,目的除了在于给自己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之外,更重要的在于给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感知正能量。
除了根据孩子自身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摸索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之外,我们还必须树立学习一切有益进步的家教思想观念,丰富家庭教育的内涵,特别是学习借鉴我们的先辈在这方面的经验和智慧。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断,熠熠生辉,始终闪耀着时代的光芒,正是得益于我们先辈在家教问题上的孜孜追求和不懈探索,留下了许多真知灼见,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有诸葛亮的《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涑水先生在《训俭示康》中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并称此为人之常情,同时文中还提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曾国藩可以说是在修身齐家当中的楷模和典范。他的为人为官,特别是治家,历来为后人称颂并借鉴。在他众多的至理名言和经典名句中提到“苟能发愤自立,人人可做圣贤。”凡郁怒最易伤人。”“学问总以有恒为主,读书要从自己短处下功夫。”“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家和则福自生。”等等。
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日新月异,且世界正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但是先辈们留下的这些治家格言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在新时代必将以其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助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永续繁荣。因此对于这些治家经典,我们必须要倍加珍惜、认真学习、深刻领悟、世代传承。
以上仅为我的个人观点,纯属一家之言,不足借鉴。
供稿:八(5)班黄龙灵家长 审稿:朱丽丽 编辑:方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