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专业研修

新课改引导教师思考核心素养 新高考促进学校实践走班教学

2018-07-18

 

今天上午,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处长李晶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场题为《走进课堂做研究》的报告。报告开始,李老师通过比较不同国家课程目标的不同,明确了课程目标的确定是基于国情的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她又梳理我国课程目标的改革的过程,解析了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课程目标改革、如何改革以及改革的方向,深入浅出。

 

3.jpg

 

接着李老师重点讲解了新课标对老师的新要求。

新课标实施,对老师的教材解析能力要求更高。老师要能够将教材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知识结构树,揭示知识在内容上的上下位关系和层级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老师要能从教学的知识点中提炼出本质的联系——核心概念,核心概念才是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核心概念也是学生学解决问题的根本。我想到一句常挂在我们嘴边的一句话:“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jpg

 

新课标实施,老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也要提升。能够根据学生认知的不同特点,通过组织学习,不断磋商,最终达成一致。要能将新知识同化到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中,能引领学生将已有知识重新建构,适应需求。

最后,给教学实施提了七个标准。

感受最深的两点。

为了提高成绩,普遍采用题海战术,消耗太大,核心概念的提炼将是解决题海战术不足的有效途径。

 

2.jpg

 

新课标提倡的合作探究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被普遍采用,但往往流于形式,这种学习形式的关键在于最初要设置一个独立学习的环节,之后才是交流、质疑解答到达成一致,否则就是无效的合作探究。

下午,北京三十五中生涯教育中心主任董艳菊,带来一场题为《基于新高考改革的走班选课》的报告。老师幽默亲切,气氛轻松愉悦。

报告主要讲了以下几个方面:高考改革带来的挑战,新高考改革的目地和学校如何应对,其中学校如何应对是重点内容。

董老师具体介绍了学校“五位一体”的实施方案。其中,走班制教学对老师的教学要求更高,而选择决策将让学生更早的明确自己的职业选择。

新高考改革,让孩子可以自主选择自己的学科,扬长避短,从而掌控自己的人生。这是对“人”的尊重,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是教育的一场革命,也给我们初中教师也提出了挑战。

这两天以来的学习,让我们开始不断思索自己教学的得失优劣,以及以后的工作方向和重点。借助专家的引领,我们会继续孜孜不倦地学习,勤勤恳恳地努力,无惧任何挑战育桃李。

 

4.jpg

 

初一年级组供稿

分享到:
手机端二维码
手机端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